發布日期:
翻開中國酒文化歷史
宿遷的酒在兩漢時期已經擁有了口碑
唐代已享盛名
清代
洋河大曲被列為清皇室貢品
乾隆皇帝揮毫留下了
“酒味香醇 真佳酒也”的贊語
本期小編準備帶大家駐足酒都廣場“文之脈”
感受既古老又現代的酒文化氣息
體驗悠久厚重的歷史內涵
圖|玖酒飄香浮雕俯瞰實景圖
玖酒飄香浮雕整體采用99個“酒”字為設計元素,以純銅打造的“酒”字鑲嵌在深色的帶狀石材中,一條條深色的石帶如同宿遷千年運河之水,承載著繁盛的宿遷釀酒業。用最具代表的篆書、隸書、魏碑、行書、草書等字體撰寫,并嵌入地下,呈現出宿遷酒都“得天地靈氣之無窮,承千年歷史之芬芳”的獨特內涵。
宿遷作為西楚古國
秦漢古縣
其歷史悠久
人文薈萃
曾有著“八景”之說
欣賞完書法大家的“酒”字
再了解一下“宿遷八景”吧
玖酒飄香浮雕的東西兩側,分別設計了長29米、高3.9米的文化長廊,其上各鑲嵌了四幅宿遷歷史人文美景雕板,由國家一級美術師、宿遷市政協副主席、民盟市委主委丁立江先生牽頭,會同江蘇省作家協會理事、宿遷市作家協會主席韓玉喜,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、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、宿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張守躍,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郭鑫共同完成,每幅圖樣的創作都一一對應前人留下的詩句。相傳“宿遷八景”出現于唐代,首載明萬歷《宿遷縣志》,以后續修,皆有記載。“宿遷八景”即為:“宿預早春、白鹿漁歌、倉基蓮唱、草埝耕云、龍泉夜雨、馬陵秋月、梅村煮雪、司吾清曉”共八處風光。“八景”各具特色,景象殊奇,歷代以來,項屬之地文人雅士相聚于“八景”之地,曲水流觴,迎風弄月,留下了眾多文化典故。
圖|宿遷八景原創圖案
圖|八景廊架實景圖
宿預早春:現處項王故里東側,運河西岸,西倚黃堤,北負城郭,舊時又在東岳廟、壽圣寺、城隍廟之間,多有翼蔽,故得春獨早。這里,碧綠蔥郁,瑞氣升騰,暖意融融,春意盎然,乃春游妙處。明代吳隱《宿預早春》詩云:“東風吹暖到山城,宿預池開鑒水清。霜雪不侵原上草,至今傳得早春名。”
白鹿漁歌:今來龍鎮境內,古時有一湖,明末時為白鹿湖。湖周五六十里,湖中魚類繁多,物產富饒。清風明月中,漁舟穿梭,舉網得魚,一片繁忙,漁歌互答,詩情畫意。因清中葉開六塘河,白鹿湖水泄漸涸,成為農田。明代徐維超《白鹿漁歌》詩云:“湖水渺無際,生涯五短篷。釣罷歸來晚,欸乃明月中。”
倉基蓮唱:城東南30里,今丁嘴鎮境內,明末時為倉基湖。湖周45里,湖中盛產蓮。蓮花輕漾,清香怡人。采蓮時,歌聲悠揚,令人心曠神怡,傳為勝景。因清代黃河泛濫,湖已沙淤成田。明代吳隱《倉基蓮唱》詩云:“石家事業竟如何,請看倉基水上波。一棹西風吊千古,月明誰唱采蓮歌。”
草埝耕云:在宿城西北80里埝頭鎮附近,地接東山之麓,春陰多云霧。農夫耕耘霧中,若海市蜃樓之觀,如夢如幻,故得名。明代吳隱《草埝耕云》詩云:“郊原宿雨足春犁,埝草青青望欲迷。何處老農新試犢,帶云耕入隴南溪。”
龍泉夜雨:今城北60里,馬陵山深處,有龍泉古寺。寺前山巖有洞,即《聊齋志異》中三秀才遇仙處,故名“三仙洞”。巖洞流泉有聲,且有深潭。深夜萬籟俱寂之時,常聞淅瀝雨聲。及晨,近泉處草木濕潤,如受夜雨滋潤,碧綠蔥郁,氣象萬千,遂傳為龍泉夜雨。1938年龍泉古寺毀于日軍炮火,而龍泉夜雨,依稀猶存。明代何九州《龍泉夜雨》詩云:“昔聞龍泉名,今向龍泉住。夜來開石門,親見龍行雨。”
馬陵秋月:今宿城馬陵公園內的馬陵山,在明代,山陽有玉虛觀,山頂建有真武殿,殿前有東西向望河樓。東望京杭大運河,西眺古黃河,萬千氣象盡收眼底,為游人觀景之所。中秋之夜,??請A月,銀輝搖情,在此望月感懷,如入廣寒之境。1938年玉虛觀毀于日軍飛機轟炸。1963年山頂建“宿北大戰馬陵山革命烈士紀念塔”,此塔高高矗立,巍峨壯觀。明代何九州《馬陵秋月》云:“馬陵風色秋,吹出青天月。幽人夜不眠,孤光映華發。”
梅村煮雪:位于今宿城西南,明代梅村(今埠子鎮境內),梅村多梅樹,傲雪開放。坐對雪月梅影,煮雪為茗,余煙裊裊,花彌胭脂,雪映詩情,身在而神馳,令人流連忘返。清中葉黃河泛濫,多次沙淤,梅株盡而村亦不可復識。明代吳隱《梅村煮雪》詩云:“雪滿平陂景色新,梅花香綻幾枝春。剡溪剩有尋幽客,夜半燃松煮玉塵。”
司吾清曉:宿遷城北60里司吾山(今馬陵山),東臨驛道,峰巒重疊,蒼松翠柏,境幽林密,流水清澈,空氣清新可人。凌晨,古寺鐘聲悠遠,隨風送客,余音清絕。盛夏清涼怡人,境若蓬萊。1938年古境毀于日軍炮火,今風景殊于前。明代何九洲《司吾清曉》詩云:“東方日初出,青山何歷歷。石上云氣流,洞口露華滴。”
歲月變遷 滄海桑田
古代“八景”的漁歌蓮唱
已變換成如今的車水馬龍
但“八景”意韻傳承不息
楚漢文風歷久彌新
“文之脈”包容好客的人文形象
悠久厚重的歷史內涵
你感受到了嗎?
(下期敬請關注網紅景點——“水景音樂噴泉”,小編帶您領略酒都廣場水景噴泉燈光秀。)
圖/文:高鐵公司 王俊然